四川省首次發現史前涂繪類巖畫群
中國西藏網訊 2023年6月21日至26日,由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巖畫中心、甘孜州海子山自然保護區管委會、理塘縣人民政府共同組織的“巖畫聯合考察組”針對“海子山-格聶區域”開展了為期五天的史前巖畫實地考察工作。
圖為海子山三號巖畫所在區域
本次考察由海子山管委會主任孫康壽同志帶隊,考察組一行十余人克服了翻越高山深谷的重重危險、高海拔缺氧造成的困難,在此前初步摸排的基礎上,于甘孜州“海子山-格聶區域”方圓1800平方公里的高海拔荒原、草場、濕地、河谷區域發現了六處史前涂繪類巖畫。并對發現的巖畫進行了現場拍攝、地理信息采集、地形地貌和植被分布記錄等工作。
圖為實地考察現場
圖為實地考察現場
本次巖畫實地考察發現并確認的六處涂繪類巖畫,其中有五處位于海拔4600米以上區域,僅有一處位于海拔3700米的河谷。巖畫均為紅色顏料涂繪,圖案內容包括大角鹿、巖羊、持物人形、野獸爪印等。
圖為“海子山-格聶巖畫群”現場圖像
圖為“海子山-格聶巖畫群”現場圖像
中國巖畫中心張亞莎教授在看到現場圖片后認為:“巖畫是史前狩獵時期人類留下的痕跡,也是人類最早的有意識創作之一。海子山區域新發現的巖畫,從巖畫主題、圖像尺寸、圖案特征與繪畫手法等方面來看,頗具史前時代巖畫的諸多樣式特征,可能與中國西南特有的舊石器時代巖畫群相關。海子山巖畫是四川省首次發現這一類型的古老巖畫,在青藏高原多年來發現的巖畫中也相對古老,更新了我們對青藏高原巖畫的認識。對于海子山巖畫內容的具體分析、年代斷代等,我們將與甘孜州有關部門一起進一步研究和考證?!?/p>
海子山管委會孫康壽主任說:“海子山管委會歷來高度重視區域內包括遠古巖畫在內的自然文化資源的勘查調查和保護工作,六年來對區域內文旅資源特別是巖畫類資源開展了持續的野外調查,獲得了豐厚的第一手資料。此次的專項科學考察,是對海子山-格聶區域豐富巖畫資源的一次集中探索、研判、發布和展示,有力深化了我們對巖畫資源價值的綜合認知,進一步增強了我們發現、保護、管理好本區自然環境和人類遺存的積極性?!?/p>
參加本次實地考察活動的特邀調研員周行康表示:“多年來,我在青藏高原實地考察超過150處獨立巖畫點,這次‘海子山-格聶區域’發現的涂繪類巖畫,在我見過的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四川省各處高原巖畫中,尚屬首次。而且甘孜州海子山巖畫主要位于海拔4600米以上,這也與青藏高原石刻類巖畫大多分布于海拔4000米到4400米這一特征不同。因而,本次發現的涂繪類巖畫所代表的古老人群,對于研究青藏高原史前史應有獨特的啟示作用?!?/p>
本次“海子山-格聶區域巖畫考察”,得到了甘孜州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視,并獲得了中央民族大學邊疆考古研究院、中國巖畫中心的大力支持,也為甘孜州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的“巖畫資源調查工作”打響了開門紅。(中國西藏網 通訊員/周行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青海囊謙扎吉大峽谷首次發現巖畫及摩崖石刻遺存
日前,囊謙縣文體旅游廣電局對該縣香達鎮、覺拉鄉境內洞穴遺存、古遺址進行了調查工作,共勘察13處地點。[詳細] -
青海玉樹現通天河最大凹穴巖畫群 至少數千年歷史
日前,在玉樹市仲達鄉電達村鐵仁溝發現迄今玉樹通天河流域體量最大的凹穴巖畫群,個體數量達到208個,直徑20平米的巖面上滿框密布的巖畫圖像令人震撼,信息量極為豐富。[詳細] -
高精度鈾系測年首次確認我國保存有舊石器時代彩繪巖畫
年代測定表明,位于云南省麗江市金沙江虎跳峽的萬人洞巖畫可追溯至晚更新世末至全新世早期,是目前有年代數據記錄的東亞大陸最古老的彩繪巖畫,由該地區舊石器時代的狩獵—采集人群創作。[詳細]